
技术专栏
Technical column

北京汽车电气及电子设备EMC性能要求及其试验规范简介
- 分类:技术专栏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12 10:07
- 访问量:0
引言
BAS582—2019于2019发布,替代BAS582—2016,规定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设计开发的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EMC性能要求及试验规范。
- 一般要求
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EMC测试根据其使用环境,已经功能分类,其EMC测试项目也不一样。
表1 功能分类
DUT功能分类 |
描述 |
|
有源 |
A |
包含有源电子元器件的模块。如:胎压控制器。 |
AS |
由另一模块中的调制电源(非蓄电池电压)供电的模块,通常是为控制器提供信号的传感器。如:供电电压5V的传感器。 |
|
AM |
包含磁敏感元件或连接外部磁敏感元件的模块。如:基于霍尔原理的防夹控制器。 |
|
AX |
控制感性部件(如直流有刷电机、电子控制电机等)的电子模块。如:车身控制器。 |
|
AW |
包含射频收发和内部电源,且无外部线束的电子模块。如:胎压传感器。 |
|
电机 |
BM-L |
长时工作的直流有刷电机。如:玻璃升降电机。 |
BM-S |
短时工作的直流有刷电机。如:门锁电机。 |
|
EM |
包含控制电路的电机。如:防夹天窗电机。 |
|
无源器件 |
D |
仅由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LED等无源元器件组成的电子模块。如:一键启动开关。 |
感性器件 |
R |
低频磁场天线、电磁阀、机械喇叭等。 |
表2 EMC试验项目选择矩阵
试验项目 |
代号 |
功能分类 |
|||||||||
A |
AS |
AM |
AX |
AW |
BM-L |
BM-S |
EM |
D |
R |
||
辐射发射 |
RE01 |
√ |
√ |
√ |
√ |
√ |
√ |
|
√ |
|
√ |
低频磁场发射 a |
RE02 |
√ |
√ |
√ |
√ |
√ |
√ |
|
√ |
|
√ |
射频传导发射 |
CE01 |
√ |
|
√ |
√ |
|
√ |
|
√ |
|
√ |
瞬态传导发射 |
CTE01 |
|
|
|
√ |
|
√ |
√ |
√ |
|
√ |
辐射抗扰 BCI 法 |
RI01 |
√ |
√ |
√ |
√ |
|
|
|
√ |
√ |
|
辐射抗扰 ALSE 法 |
RI02 |
√ |
√ |
√ |
√ |
√ |
|
|
√ |
√ |
|
磁场抗扰 b |
RI03 |
√ |
√ |
√ |
√ |
√ |
√ |
|
√ |
√ |
|
模拟车载发射机法 c |
RI04 |
√ |
√ |
√ |
√ |
√ |
|
|
√ |
√ |
|
电源线瞬态抗扰 |
CI01 |
√ |
|
√ |
√ |
|
|
|
√ |
√ |
|
信号线瞬态抗扰 |
CI02 |
√ |
√ |
√ |
√ |
|
|
|
√ |
|
|
静电放电 d |
ESD01 |
√ |
√ |
√ |
√ |
√ |
|
|
√ |
√ |
√ |
a:适用于电机、电流有效值大于 1 A 的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安装在座舱/后备箱内的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磁 敏感系统周围的部件。由研究院 EMC 工程师确定; b:适用于磁敏感部件、安装在座舱/后备箱内的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磁场源附近的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由研 究院 EMC 工程师确定; c:适用于安装在座舱内/外,易受干扰的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由研究院 EMC 工程师确定; d:R 类部件只做带电模式的 ESD。 |
表3 线束长度要求
试验项目 |
电源线/地线长度,mm |
其他线长度,mm |
射频传导发射 CE01 |
200 ~ 400 |
1700 ~ 2000 |
瞬态传导发射 CTE01 |
150 ~ 250 |
1700 ~ 2000 |
电源线瞬态抗扰 CI01 |
400 ~ 600 |
1700 ~ 2000 |
其他试验 |
1700 ~ 2000 |
1700 ~ 2000 |
表4 功能状态等级
FSC |
描述 |
Ⅰ |
试验中和试验后,设备/系统的所有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
Ⅱ |
试验中,设备/系统的所有功能均满足设计要求,但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参数超出规定允差。试验后,所有 参数应自动恢复到规定允差范围内。存储功能应符合Ⅰ级。 |
Ⅲ |
试验中,设备/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后,所有功能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
Ⅳ |
试验中,设备/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且试验后不能自动恢复到正常运行,需要对设备/系 统通过简单操作重新激活。 |
Ⅴ |
试验中,设备/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不满足设计要求且试验后不能自动恢复到规定运行,需要对设备/系 统进行修理或更换。 |
- 测试项目分解
- 辐射发射(RE01)
在0.15 MHz ~ 2.5 GHz频率范围内连续扫描,2.515 GHz ~ 5.925 GHz频率范围内分段扫频。
非电机类产品的限值Ⅰ见表6,电机类产品的限值Ⅰ见表7,所有产品的限值Ⅱ见表8
表5 RE01接收机带宽及步长
频段 (MHz) |
PK |
QP |
AV |
||||||
-6dB 带宽 |
步长 |
驻留 时间 |
-6dB 带宽 |
步长 |
驻留 时间 |
-6dB 带宽 |
步长 |
驻留 时间 |
|
0.15 ~ 30 |
9 kHz |
5 kHz |
50 ms |
9 kHz |
5 kHz |
1 s |
9 kHz |
5 kHz |
50 ms |
30 ~ 1000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120 kHz |
50 kHz |
1 s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1000 ~ 1553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1553 ~ 1617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9 kHz |
5 kHz |
5 ms |
1617 ~ 2500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2515 ~ 2675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3400 ~ 3600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4800 ~ 4900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4915 ~ 5825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5905 ~ 5925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NA |
NA |
NA |
120 kHz |
50 kHz |
5 ms |
-
- 0.15MHz~30MHz 1m 长垂直单极天线(V,正对线束中心)
- 30MHz~200MHz 双锥天线(H&V,正对线束中心)
- 200MHz~1000MHz 对数周期天线(H&V,正对线束中心)
- 1000MHz~5925MHz 喇叭天线(H&V,正对EUT三个正交面)
图RE01
表6 非电机类产品辐射发射RE01限值Ⅰ
应用 |
频段(MHz) |
检波方式 / 限值dB(μ V/m) |
||
PK |
QP |
AV |
||
广播 |
||||
LW |
0.15 ~ 0.3 |
56 |
43 |
36 |
MW |
0.53 ~ 1.8 |
48 |
35 |
28 |
SW |
5.9 ~ 6.2 |
46 |
33 |
26 |
FM |
76 ~ 108 |
44 |
31 |
24 |
TV Band Ⅰ |
48.5 ~ 72.5 |
34 |
- |
24 |
TV Band Ⅲ |
174 ~ 223 |
38 |
- |
28 |
DAB Ⅲ |
171 ~ 245 |
32 |
- |
22 |
TV Band Ⅳ |
470 ~ 566 |
47 |
- |
37 |
|
606 ~ 806 |
47 |
- |
37 |
DTTV |
470 ~ 566 |
51 |
- |
41 |
|
606 ~ 806 |
51 |
- |
41 |
DAB L Band |
1447 ~ 1494 |
34 |
- |
24 |
SDARS |
2320 ~ 2345 |
40 |
- |
30 |
移动业务 |
|
|||
VHF |
30 ~ 54 |
46 |
33 |
26 |
VHF |
68 ~ 87 |
41 |
28 |
21 |
VHF |
142 ~ 175 |
41 |
28 |
21 |
TETRA |
351 ~ 389 |
44 |
- |
24 |
模拟 UHF |
380 ~ 512 |
44 |
31 |
24 |
RKE |
314 ~ 316 |
38 |
- |
24 |
RKE |
430 ~ 440 |
38 |
- |
24 |
TETRA |
806 ~ 866 |
50 |
- |
30 |
模拟 UHF |
820 ~ 960 |
50 |
37 |
30 |
EGSM/GSM900 |
930 ~ 960 |
50 |
- |
30 |
BDS,B1I |
1553 ~ 1569 |
- |
- |
11.5 |
GPS L1民用 |
1567 ~ 1583 |
- |
- |
16 |
GLONASS L1 |
1591 ~ 1617 |
- |
- |
16 |
GSM 1800(PCN) |
1805 ~ 1850 |
50 |
- |
30 |
3G/IMT 2000 |
1880 ~ 1920 |
50 |
- |
30 |
2010 ~ 2025 |
50 |
- |
30 |
|
2110 ~ 2170 |
50 |
- |
30 |
|
蓝牙/802.11b |
2400 ~ 2500 |
50 |
- |
30 |
5G |
2515 ~ 2675 |
56 |
- |
46 |
3400 ~ 3600 |
56 |
- |
46 |
|
4800 ~ 5000 |
56 |
- |
46 |
|
WIFI 802.11g/n |
4915 ~ 5825 |
56 |
- |
46 |
ITS |
5905 ~ 5925 |
56 |
- |
46 |
表7 电机类产品辐射发射RE01限值Ⅰ
应用 |
频段(MHz) |
检波方式 / 限值dB(μ V/m) |
||
PK |
QP |
AV |
||
广播 |
|
|
|
|
LW |
0.15 ~ 0.3 |
66 |
53 |
46 |
MW |
0.53 ~ 1.8 |
56 |
43 |
36 |
SW |
5.9 ~ 6.2 |
52 |
39 |
32 |
FM |
76 ~ 108 |
50 |
37 |
30 |
TV Band Ⅰ |
48.5 ~ 72.5 |
40 |
- |
30 |
TV Band Ⅲ |
174 ~ 223 |
44 |
- |
34 |
DABⅢ |
171 ~ 245 |
38 |
- |
28 |
TV Band Ⅳ |
470 ~ 566 |
53 |
- |
43 |
|
606 ~ 806 |
53 |
- |
43 |
DTTV |
470 ~ 566 |
57 |
- |
47 |
|
606 ~ 806 |
57 |
- |
47 |
DAB Band L |
1447 ~ 1494 |
40 |
- |
30 |
SDARS |
2320 ~ 2345 |
46 |
- |
36 |
移动业务 |
|
|||
VHF |
30 ~ 54 |
52 |
39 |
32 |
VHF |
68 ~ 87 |
47 |
34 |
27 |
VHF |
142 ~ 175 |
47 |
34 |
27 |
TETRA |
351 ~ 389 |
50 |
- |
30 |
模拟 UHF |
380 ~ 512 |
50 |
37 |
30 |
RKE |
314 ~ 316 |
44 |
- |
30 |
RKE |
430 ~ 440 |
44 |
- |
30 |
TETRA |
806 ~ 866 |
56 |
- |
36 |
模拟 UHF |
820 ~ 960 |
56 |
43 |
36 |
EGSM/GSM900 |
930 ~ 960 |
56 |
- |
36 |
BDS,B1I |
1553 ~ 1569 |
- |
- |
17.5 |
GPS L1民用 |
1567 ~ 1583 |
- |
- |
22 |
GLONASS L1 |
1591 ~ 1617 |
- |
- |
22 |
GSM 1800(PCN) |
1805 ~ 1850 |
56 |
- |
36 |
3G/IMT 2000 |
1880 ~ 1920 |
56 |
- |
36 |
2010 ~ 2025 |
56 |
- |
36 |
|
2110 ~ 2170 |
56 |
- |
36 |
|
蓝牙/802.11 |
2400 ~ 2500 |
56 |
- |
36 |
5G |
2515 ~ 2675 |
56 |
- |
46 |
3400 ~ 3600 |
56 |
- |
46 |
|
4800 ~ 5000 |
56 |
- |
46 |
|
WIFI 802.11g/n |
4915 ~ 5825 |
56 |
- |
46 |
ITS |
5905 ~ 5925 |
56 |
- |
46 |
表8 辐射发射RE01限值Ⅱ
频段(MHz) |
检波方式 / 限值dB(μ V/m) |
|
QP |
AV |
|
30 ~ 75 |
62 - 25.13 log(f / 30) |
52 - 25.13 log(f / 30) |
75 ~ 400 |
52 + 15.13 log(f / 75) |
42 + 15.13 log(f / 75) |
400 ~ 1 000 |
63 |
53 |
|
试验结果判定
DUT应同时满足限值Ⅰ和限值Ⅱ的要求。
限值Ⅰ有两组检波方式:平均值和峰值、平均值和准峰值。DUT可任选一组检波方式,按照图2所示流程做判定。任何情况下,DUT都应符合平均值的要求。对于峰值和准峰值都有限值要求的频段,DUT应符合峰值或准峰值限值要求;对于仅有峰值限值要求的频段,DUT应符合峰值限值要求。
限值Ⅱ的检波方式为平均值和准峰值,同时满足两种检波方式的限值判定为通过。
-
- 低频磁场发射(RE02)
低频磁场发射按照GJB 151B-2013定义的环天线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DUT的六个面分别进行测试。测试位置为DUT各面的中心。环天线的中心正对DUT测试位置,环天线与DUT之间的距离d=70 mm。
图RE02
注:1 DUT; 2 环天线; 3 绝缘支撑板; 4 接收机; 5 接地平面; 6 电源; 7 蓄电池; 8 传感器; 9 执行机构;10 三相位置图
使用扫描接收机或频谱仪完成接收工作,接收机满足GJB 151B-2013要求,接收设备参数见表9。
表9 RE02接收机带宽及步长
频率(Hz) |
6dB带宽(kHz) |
步长(kHz) |
驻留时间(s) |
最小测量时间 (模拟式测量接收机) |
10 ~ 1k |
0.01 |
0.005 |
0.15 |
0.015 s/Hz |
1k ~ 10k |
0.1 |
0.05 |
0.02 |
0.2 s/kHz |
10k ~ 150k |
1 |
0.5 |
0.02 |
0.02 s/kHz |
150k ~ 400k |
10 |
5 |
0.02 |
2 s/kHz |
表10 低频磁场发射RE02限值要求
频率(Hz) |
限值dB(μ A/m) |
10 ~ 25 |
167.6 – 20 log(f) |
0.025k ~ 1.2k |
107.6 – 20 log(f) |
1.2k ~ 2.9k |
106 |
2.9k ~ 100k |
115.6 – 20 log(f) |
0.1M ~ 0.4M |
75.6 |
|
-
- 射频传导发射(CE01)
射频传导发射按照GB/T 18655-2018定义的电压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如DUT有多个电源回路,则针对每一个回路单独进行测试;如多个电源回路为同一功率负载提供电流,则多个回路一起进行测试。除受试电源线外,其他电源回路直接与蓄电池相连。
图CE01
注:1 电池; 2 LISN; 3 DUT; 4 负载; 5 接地平板; 6 电源线; 7 绝缘支撑板; 8 同轴电缆; 9 接收机;10 屏蔽室; 11 50Ω负载; 12 壁板连接器
有两组检波方式:平均值和峰值、平均值和准峰值。DUT可任选一组检波方式,按照流程做判定。任何情况下,DUT都应符合平均值的要求。对于峰值和准峰值都有限值要求的频段,DUT应符合峰值或准峰值限值要求;对于仅有峰值限值要求的频段,DUT应符合峰值限值要求
表11 非电机类产品射频传导发射CE01限值要求
应用 |
频段 (MHz) |
检波方式 / 限值 dB(μ V) |
||
PK |
QP |
AV |
||
广播 |
|
|||
LW |
0.15 ~ 0.3 |
80 |
67 |
60 |
MW |
0.53 ~ 1.8 |
62 |
49 |
42 |
SW |
5.9 ~ 6.2 |
59 |
46 |
39 |
FM |
76 ~ 108 |
44 |
31 |
24 |
TV Band Ⅰ |
48.5 ~ 72.5 |
40 |
- |
30 |
移动业务 |
|
|||
VHF |
30 ~ 54 |
50 |
37 |
30 |
VHF |
68 ~ 87 |
44 |
31 |
24 |
表12电机类产品射频传导发射CE01限值要求
应用 |
频段 (MHz) |
检波方式 / 限值 dB(μ V) |
||
PK |
QP |
AV |
||
广播 |
|
|||
LW |
0.15 ~ 0.3 |
90 |
77 |
70 |
MW |
0.53 ~ 1.8 |
70 |
57 |
50 |
SW |
5.9 ~ 6.2 |
65 |
52 |
45 |
FM |
76 ~ 108 |
50 |
37 |
30 |
TV Band Ⅰ |
48.5 ~ 72.5 |
46 |
- |
36 |
移动业务 |
|
|||
VHF |
30 ~ 54 |
56 |
43 |
36 |
VHF |
68 ~ 87 |
50 |
37 |
30 |
-
- 瞬态传导发射(CTE01)
瞬态传导发射按照ISO 7637-2:2011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如果DUT是电机或同类执行器,试验应在堵转工况下进行。带有保护电路的DUT不允许在限制或中断输入电流的工况下完成测试。
试验过程中,DUT电源线上产生的正/负瞬时电压不得超过+75 V和-100 V。
图CTE01-1慢脉冲测试连接图
图CTE01-2快脉冲测试连接图
-
- 辐射抗扰BCI法(RI01)
辐射抗扰BCI法按照ISO 11452-4:2011定义的替代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干扰信号分别从距DUT 150 mm、450 mm、750 mm三个位置注入。
表13 辐射抗扰BCI法RI01干扰水平要求
频段 (MHz) |
强度 1 dB(μ A) |
强度 2 dB(μ A) |
调制方式 |
1 ~ 15 |
64 + 30.61 log(f) |
70 + 30.61 log(f) |
CW AM80% |
15 ~ 30 |
100 |
106 |
|
30 ~ 400 |
100 - 8.89 log(f / 30) |
106 - 8.89 log(f / 30) |
|
|
注:测试步进如下:
-
- 辐射抗扰ALSE法(RI02)
辐射抗扰ALSE法按照ISO 11452-2:2019定义的ALSE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
表14 测试位置及天线极化要求
频率(MHz) |
测试位置 |
天线极化方向 |
80 ~ 1000a |
线束中心 |
垂直、水平 |
1000 ~ 3100 |
DUT的三个正交垂直面b |
垂直、水平 |
a:在 1 GHz 以下频率范围内,DUT 的接插件面面向天线; b:如无特殊要求,测试位置为 DUT 各面的中心;特殊要求由研究院 EMC 工程师提出,并在 TP 中注明。 |
表15 辐射抗扰ALSE法RI02干扰水平要求
频段 (MHz) |
强度 1(V/m) |
强度 2(V/m) |
调制方式 |
80 ~ 800 |
60 |
100 |
CW、AM80% |
800 ~ 2000 |
60 |
100 |
CW、PM(PRR = 217 Hz,PD = 0.57 ms) |
1200 ~ 1400 |
300 |
300 |
PM(PRR = 300 Hz,PD = 3 μ s) 每秒输出 50 个脉冲 |
2700 ~ 3100 |
300 |
300 |
注:测试步进如下:
7、磁场抗扰(RI03)
磁场抗扰按照ISO 11452-8:2015定义的辐射线圈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DUT的六个面都要进行测试。如无特殊要求,测试位置为DUT各面的中心;特殊要求由研究院EMC工程师提出,并在TP中注明。辐射线圈的中心正对DUT的测试位置,辐射线圈与DUT之间的距离d = 50 mm。
表16 磁场抗扰RI03干扰水平要求
试验频率(Hz) |
干扰强度 dB(μ A/m) |
频率步进(Hz) |
波形 |
0 ~ 100 |
180 |
10 |
正弦波 |
100 ~ 1 000 |
180 |
100 |
|
1 000 ~ 6 000 |
180 - 51.41 log(f / 1000) |
500 |
|
6 000 ~ 10 000 |
140 |
500 |
|
10 000 ~ 150 000 |
140 |
10 000 |
|
注:额外增加16.67 Hz、150 Hz、180 Hz、125 kHz四个频点的试验,干扰强度见上。 |
图RI03
注:1 DUT; 2 辐射线圈; 3 电流探头; 4 信号发生器或放大器; 5 示波器; 6电源; 7 电池; 8 传感器;9 负载; 10 绝缘支撑; 11 地平面; 12 辐射线圈位置图
-
- 模拟车载发射机(RI04)
模拟车载发射机按照ISO 11452-9:2012定义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
DUT的六个面和线束均需进行测试。测试点如下:
a) 在DUT的六个面上划分100 mm*100 mm的小格,每个小格的中心是一个测试点;
b) DUT的每个独立接插件;
c) 距每个接插件100 mm、200 mm、300 mm的线束位置。
图RI04
注:1 DUT; 2 线束; 3 负载; 4 电源; 5 人工电源网络; 6地平面; 7 绝缘支撑板; 8 手持天线; 9 监控系统; 10 双层屏蔽同轴电缆(50 Ω); 11穿墙接插件; 12 射频信号发生器/放大器/耦合器/功率计; 13 吸波材料; 14 偶极子轴; 15 绝缘支撑板; 16 同轴电缆
表17 模拟车载发射机RI04干扰水平要求
应用 |
试验频率(MHz) |
强度 1(W) |
强度 2(W) |
调制方式 |
频率步进(MHz) |
VHF UHF |
145、155、165 350-380 |
5(RMS) |
10(RMS) |
CW |
5 |
TETRA/TETRAPOL |
380 ~ 390 410 ~ 420 450 ~ 460 806 ~ 825 870 ~ 876 |
5(Peak) |
10(Peak) |
PM,18 Hz,50% |
5 |
GSM900 |
876 ~ 915 930 ~ 960 |
8(Peak) |
16(Peak) |
PM,217 Hz,50% |
5 |
PDC |
893 ~ 898 925 ~ 958 1429 ~ 1453 |
0.4(Peak) |
0.8(Peak) |
PM,50 Hz,50% |
5 |
PCS GSM 1800/1900 |
1710 ~ 1785 1805 ~ 1850 |
1(Peak) |
2(Peak) |
PM,217 Hz,50% |
5 |
4G |
1880-1900 1920-1935 |
CW-0.5(RMS) PM-0.5(Peak) |
CW-1(RMS) PM-1(Peak) |
CW PM,1600 Hz,50% |
5 |
4G |
2110-2125 2300-2390 2555-2655 |
CW-0.5(RMS) PM-0.5(Peak) |
CW-1(RMS) PM-1(Peak) |
CW PM,1600 Hz,50% |
5 |
蓝牙/WLAN |
2400 ~ 2500 |
0.25(Peak) |
0.5(Peak) |
PM,1600 Hz,50% |
5 |
IEEE 802.11a |
5725 ~ 5850 |
0.5(Peak) |
1(Peak) |
PM,1600 Hz,50% |
5 |
-
- 电源线瞬态抗扰(CI01)
电源线瞬态抗扰按照ISO 7637-2:2011 和ISO 16750-2:2012 定义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
表18 电源线瞬态抗扰CI01干扰脉冲
干扰脉冲 |
电平(V) |
个数 / 时间 |
周期 / 间隔(s) |
1 |
-100 |
5000 个 |
0.5 |
2a |
+50 |
5000 个 |
0.2 |
2b |
+10 |
10 个 |
T1 |
3a |
-150 |
1 小时 |
0.1 |
3b |
+100 |
1 小时 |
0.1 |
4 |
-7/-5 |
5 个 |
T1 |
5b |
35 |
5 个 |
T2 |
注 1:两个脉冲的间隔时间 T1 需大于 DUT 恢复所有功能的时间,T1 需在 TP 中注明。 注 2:两个脉冲的间隔时间 T2 需满足 60≥T2≥20,且 T2≥T1 ,T2 需在报告中注明。 |
图CI01
注:1 示波器或其他设备; 2 电压探头(不连接); 3 测试脉冲发生器; 4 DUT; 5 地平面; 6 直流电源接地,施加脉冲3b时最长100mm; 7 负载; 8 系统内部线束; 9 负载接地
表19 电源线瞬态抗扰CI01功能状态等级要求
干扰波形 |
功能状态等级 |
脉冲 1 |
Ⅲ |
脉冲 2a |
Ⅰ |
脉冲 2b |
Ⅲ |
脉冲 3a |
Ⅰ |
脉冲 3b |
Ⅰ |
脉冲 4 |
Ⅲ |
脉冲 5b |
Ⅲ |
-
- 信号线瞬态抗扰(CI02)
信号线瞬态抗扰按照ISO 7637-3:2016中定义的CCC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布置见下图
表20 信号线瞬态抗扰CI02干扰脉冲
干扰脉冲 |
电平(V) |
时间(h) |
间隔(s) |
3a |
-60 |
1 |
0.1 |
3b |
+40 |
1 |
0.1 |
图CI02
表21 信号线瞬态抗扰CI02功能状态等级要求
干扰波形 |
功能状态等级 |
3a |
Ⅰ |
3b |
Ⅰ |
-
- 静电放电(ESD01)
静电放电按照ISO 10605:2008中定义的方法进行试验, HCP、VCP的规格及布置位置参见IEC 61000-4-2:2008。
不上电模式的试验布置见图ESD01-1,上电模式的试验布置见图ESD01-2&3.
上电模式分直接放电和间接放电,所有DUT都需要进行间接放电测试,所有装车后可能被触碰到的DUT都需要进行直接放电测试。
图ESD01-1
注:1 绝缘支撑; 2 静电设备; 3 接地排; 4 地平面; 5 接地点; 6 木桌
图ESD01-2(直接放电)
注:1 电池; 2 负载; 3 绝缘支撑(如需要); 4 静电发生器; 5接地点; 6 接地带; 7 木桌
图ESD01-3(间接放电)
注:1 电池; 2 负载; 3 绝缘支撑(如需要); 4 静电发生器; 5接地点; 6 接地带; 7 木桌; 8 HCP; 9 VCP; 10 DUT
表22 静电放电ESD01试验要求-不上电模式
放电方式 |
放电等级 |
放电位置 |
放电模块 |
次数 |
间隔时间 |
接触放电 |
±6 kV |
PIN、DUT表面、缝隙 |
150 pF/330 Ω |
3 |
5s |
空气放电 |
±8 kV |
DUT 表面、缝隙 |
150 pF/330 Ω |
3 |
5s |
表27静电放电ESD01试验要求-上电模式
放电方式 |
放电等级 |
放电位置 |
放电模块 |
次数 |
间隔时间 |
接触放电 |
±6 kV |
1、DUT 表面、缝隙; 2、DUT 上的按键、开关; 3、DUT 经线束连接的远端 按键、开关 b; 4、CAN/LIN 等总线 bc; 5、HCPd; 6、VCPe。 |
座舱内: 330 pF/330Ω 其他位置: 150 pF/330 Ω |
3 |
5s |
±8 kV |
|||||
空气放电 |
±6 kV |
3 |
5s |
||
±8 kV |
|||||
±15 kV |
|||||
±25 kVa |
150 pF/330 Ω |
||||
a:只适用于从车辆外部可直接接触到的设备表面或不接触车辆任何位置就可接触到的内部表面; b:放电位置为距离 DUT 接插件 1m 处,需拨开线束外皮施加静电; c:可在 DUT 和收发器之间插入静电隔离设备,用于保护收发器; d:放电位置为距离 DUT 外侧 100 mm 处的四条线,每条线上至少设置 5 个放电点(负载距离 DUT 至少 200 mm); e:HCP 与 DUT 距离 100 mm 且分别平行于 DUT 的四条边,放电点为 HCP 每条边的中心。 |
表28静电放电ESD01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不上电模式
放电方式 |
放电等级 |
功能状态等级 |
接触放电 |
±6 kV |
Ⅲ |
空气放电 |
±8 kV |
Ⅲ |
表29静电放电ESD01功能状态等级要求-上电模式
放电方式 |
放电等级 |
功能状态等级 |
接触放电 |
±6 kV |
Ⅰ |
±8 kV |
Ⅲ |
|
空气放电 |
±6 kV |
Ⅰ |
±8 kV |
Ⅲ |
|
±15 kV |
Ⅲ |
|
±25 kV |
Ⅲ |
世纪汇泽(苏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202100356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