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中文

这是描述信息

English 

这是描述信息
导航
>
>
理想汽车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规范简介QLiA3800006-2021(V2)

技术专栏

Technical column

这是描述信息

理想汽车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规范简介QLiA3800006-2021(V2)

  • 分类:技术专栏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30 17:19

 

  1. 引言

“QLiA3800006-2021(V2)汽车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电磁兼容测试规范”于2021发布,本标准规定了理想汽车研发生产的车载电子电器零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及测试方法。

  1. 一般要求

电子电气子系统/部件EMC测试根据其使用环境,已经功能分类,其EMC测试项目也不一样。

表1低压电子/电器零部件测试要求矩阵图

 

 

章节号

零件种类

 

测试项目

零部件分类

无源部件

感性部件

电机类

有源电子部件

P

R

BMf

EMf

A

AS

AM

AW

AX

干扰测试

7.1.1

辐射发射(RE)

 

 

√f

7.1.2

零部件、模块传导发射(CE)

 

 

√f

 

7.1.3

瞬态传导发射(CTE)

 

 

 

 

 

7.1.4

谐波发射

 

 

 

 

 

 

 

 

 

7.1.5

电压变化、波动与闪变的发射

 

 

 

 

 

 

 

 

 

7.1.6

交流电源射频传导发射

 

 

 

 

 

 

 

 

 

7.1.7

磁场发射(近场)a

 

 

 

 

7.1.8

零部件人体电磁曝露测试(EMF)b

 

 

 

 

7.1.9

屏蔽效能/转移阻抗测试c

 

 

 

 

 

 

 

 

抗干扰测试

7.2.1

大电流注入(BCI)

 

 

 

 

7.2.2

电波暗室法(RI)

 

 

 

7.2.3

磁场抗扰度(MFI)

 

 

 

 

 

 

 

7.2.4

便携式发射机抗扰(PT)d

 

 

 

瞬态抗干扰测试

7.3.1

耦合抗干扰(CIS)

 

 

 

 

7.3.2

瞬态传导抗干扰(CIP)e

 

 

 

 

 

7.3.3

 

静电放电(ESD)

上电

 

 

 

非上电

 

 

间接放电

 

 

 

 

 

7.3.4

浪涌抗扰度

 

 

 

 

 

 

 

 

 

7.3.5

电快速脉冲群抗扰

 

 

 

 

 

 

 

 

 

P:仅由无源元器件组成的零件。如:电容、二极管、带LED背光开关等

R:继电器、电磁阀/泵、喇叭等                              

BM:电机Motor:电机本体无控制模块的电机。                 

EM:电机本体含电子器件控制模块的电机。

A:包括有源电子元器件的零件,如:模拟放大电路、开关电源、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器及显示器。       

AS:由另外一个模块提供电源的零件或模块,通常为给控制器提供信号的传感器。                       

AM:自身包含磁性敏感元件或连接到外部磁性敏感元件的零件或模块。                                

AW:无外部导线的模块,例如遥控钥匙、胎压传感器。                                              

AX:自身包含一电气或电子控制的磁性继电器,或控制外部电感应装置(如电子或电气控制的电机)      

a:电机类及其它工作电流大于1A的零部件需开展此项测试,机舱内零部件测试距离30cm,乘员舱内零部件测试距

离7cm。

b:该测试项目仅适用于乘员舱内的电子电器件及系统。                       

c:该项测试适用于低压屏蔽线束及其接插件。                               

d:该测试项目适用于乘员舱内的电子电器及零部件。                        

e:该类测试仅适用于直接连接到蓄电池上的产品(包括直接连接或通过开关连接)。

f:短时工作的电机,工作时间小于1s,可不开展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

 

表2 高压电子/电器零部件测试要求矩阵图

 

章节号

零件种类

测试项目

零部件分类

电机电控

DCDC

车载充电机

车带家用充电桩

其他高压电器件

干扰测试

7.1.1

辐射发射(RE)

7.1.2

零部件、模块传导发射(CE)

7.1.3

瞬态传导发射(CTE)a

7.1.4

谐波发射

 

 

 

7.1.5

电压变化、波动与闪变的发射

 

 

 

7.1.6

交流电源射频传导发射

 

 

 

7.1.7

磁场发射(近场)b

 

7.1.8

零部件人体电磁曝露测试(EMF)

 

 

 

 

7.1.9

屏蔽效能/转移阻抗测试C

 

抗干扰测试

7.2.1

大电流注入(BCI)

 

7.2.2

电波暗室法(RI)

7.2.3

磁场抗扰度(MFI)

 

 

 

 

 

7.2.4

便携式发射机抗扰(PT)

 

 

 

 

 

 

瞬态测试

7.3.1

耦合抗干扰(CIS)

7.3.2

瞬态传导抗干扰(CIP)

7.3.3

静电放电(ESD)

7.3.4

浪涌抗扰度

 

 

 

7.3.5

电快速脉冲群抗扰

 

 

 

a:高压电器件的低压接口适用于此项目。            

b:高压电器件及其低压线束(电流大于1A)适用于此项目。

c:高压屏蔽线束及其连接器适用于此项目。

 

性能等级划分:

Class A:被测样件或系统的所有功能在干扰之时和干扰之后正常运转,符合设计要求;

Class B:在受干扰时,被测样件或系统的所有功能正常运转。但是,一项或多项功能运转会偏离指定误差。所有功能在干扰撤离后能自动恢复至正常状况,但记忆功能不能受到影响;

Class C:被测样件或系统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在受干扰时不能正常运转,但在干扰撤离后能自动恢复至正常状况,但记忆功能不能受到影响;

Class D:在受干扰之时和受干扰之后,设备和系统的功能不能正常运转,但在去除干扰并通过操作者/用户复位启动后,还可以正常运转,但记忆功能不能受到影响;

Class E:在受干扰之时和受干扰之后,设备和系统的功能不能正常运转,并且如果不对设备或系统进行维修或替换,则功能不能恢复至正常状况。

 

说明:

1——电源                                                                     4——绝缘支架(ε≤1.4)

2——人工网络                                                              5——被测样件DUT

3——金属负载盒(可选,需良好接地)                        6——接地平板

3a——被测样件负载(参考电源)DUT                         7——光纤

3b——被测样件负载(参考测试负载盒外壳)DUT       8—— 光纤接口

3c——光纤接口(可选,可设置于测试负载盒外)        9——辅助/监测设备

图1 测试布置图

 

 

 

  1. 测试项目分解
    1. 辐射发射

高/低压零件及系统适用此测试项目,测试时高压系统需正常工作。辐射发射参考CISPR 25和GB/T 18655制订。辐射发射测试结果应满足表3及表4要求的的连续限值和分段限值。

测试天线:

  1. 0.15MHz~30MHz电场测试1m单极垂直天线;磁场测试直径60cm静电屏蔽环天线。
  2. 30MHz~200MHz双锥天线;
  3. 200MHz~1000MHz对数周期天线;
  4. 1000MHz~5000MHz喇叭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

 

表3 连续限值要求

 

频段

频段范围

(MHz)

限值A

峰值PK

dB(μV/m)

限值B

峰值PK

dB(μA/m)

限值C

准峰值QP

dB(μV/m)

限值D

平均值AV

dB(μV/m)

M1

0.15~4.77

88.89-20lg(f)

37.36-20lg(f)

——

——

M2

4.77~15.92

116.05-60lg(f)

64.52-60lg(f)

——

——

M3

15.92~20

67.98-20lg(f)

16.45-20lg(f)

——

——

M4

20~30

41.96

-9.57

——

——

 

M5

 

30~75

 

——

 

——

56~46

56-25.13*Log(f

/30)

46~36

46-25.13*Log(f /30)

 

M6

 

75~400

 

——

 

——

46~57

46+15.13*Log(f

/75)

36~47

36+15.13*Log(f /75)

M7

400~1000

——

——

57

47

a:f为测量频率(MHz)。                      

b:全频段需同时符合限值A、限值B、限值C和限值D的。

c:9kHz带宽检波器(0.15MHz ~30MHz),120kHz带宽检波器(30MHz ~1000MHz)。

d:测试距离为1m。

e:限值A、B测试设备应符合 GB/T 18387—2017中的相关要求,限值B只针对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系统。

 

 

表4  零件辐射发射分段限值

 

频率(MHz)

限值要求dB(μV/m)

峰值

准峰值

平均值

0.1~0.15

66

——

——

0.15~0.3

66

53

46

0.52~1.8

56

53

36

76~108

44

43

24

171~245

38

31

28

300~330

44

——

30

420~450

38

——

24

820~960

56

43

36

1447~1494

40

——

30

1553~1567

——

——

11.5

1567~1583

——

——

16

1591~1617

——

——

16

1710~2690

56

——

36

3300~3800

56

——

36

4800~5000

56

——

36

6000~8500

56

——

36

a:0.1 MHz~3 000 MHz全频段扫描,峰值超过准峰值限值时超标频段执行准峰值扫描,需同时满足PK、QP和AV的限值要求。

b:对于短时型骚扰源(如后视镜调节电机),在获得理想汽车工程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峰值限值可以增加6 dB。

c:对于点火线圈零件,在整车EMC性能满足要求、获得理想汽车工程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仅需满足连续限值要求。

 

 

图2  零部件辐射发射限值(限值A、限值C、限值D)

 

图3 零部件辐射发射限值(限值B)

 

 

 

 

    1. 电源线传导发射
      1. 传导发射-电压法(CEV)

此测试项目适用于高/低压零件及系统高压端口与低压端口,且测试时高压需正常工作,具体应符合GB/T 18655—2018的相应要求。

传导发射的低压端口电压限值应符合表5中的要求。

传导发射的高压端口电压限值应符合表6中的要求。

表5  传导发射限值—电压法 (低压线束)

 

频率 (MHz)

限值要求dB(μV)

峰值

准峰值

平均值AVG

0.1~0.15

90

——

——

0.15~0.3

90

77

70

0.53~1.8

70

57

50

5.9~6.2

65

52

45

30~54

56

43

36

68~108

50

37

30

a:0.1MHz-108 MHz全频段扫描,峰值超过准峰值限值时超标频段执行准峰值扫描,需同时满足PK、QP和AV限值要求。

b:对于短时型骚扰源(如后视镜调节电机),在获得理想汽车工程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峰值限值可以增加6 dB。

 

图4    低压传到发射限值-电压法

表6    传导发射限值—电压法 (高压线束)

 

频率(MHz)

限值要求(dBμV)

峰值

准峰值

平均值

0.15~0.3

127

114

107

0.53~1.8

100

87

80

5.9~6.2

89

76

69

30~54

71

58

51

68~108

62

49

42

a:0.15 MHz~108 MHz全频段扫描,峰值超过准峰值限值时超标频段执行准峰值扫描,需同时满足PK、QP和AV限值要求。

b:对于短时型骚扰源(如后视镜调节电机),在获得理想汽车工程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峰值限值可以增加6 dB。

 

图5    高压传到发射限值-电压法

 

      1. 传导发射-电流法(CEC)

此测试项目适用于高/低压零件或系统,高压线束的单线及线对与低压线束均需进行测试,具体应符合GB/T 18655—2018的相应要求。

所有的信号线及控制线都应进行测试。

传导发射的电流限值应符合表7中的要求。

表7    传导发射限值—电流法

 

频率(MHz)

限值要求dB(μA)

峰值

准峰值Quasi-Peak

平均值AVG

0.1~0.15

70

——

——

0.15~0.3

70

57

50

0.53~1.8

42

29

22

5.9~6.2

31

18

11

30~54

22

9

2

68~108

16

3

-4

171~245

10

——

0

a:0.1 MHz~108 MHz全频段扫描,峰值超过准峰值限值时超标频段执行准峰值扫描,需同时满足PK、QP和AV限值要求。

b:对于短时型骚扰源(如后视镜调节电机),在获得理想汽车工程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峰值限值可以增加6dB。

 

图6    传导发射限值-电流法

 

 

    1. 瞬态传导发射(CTE)

此测试项目不适用于高压零件/系统高压端口,但高压零件/系统低压端口仍需进行测试,且测试时高压需上电。

符合 ISO 7637-1:2015 和 ISO 7637-2:2011中的相关要求。

测试布置详见图7。

快脉冲测试时被测样件的正极瞬态电压不应超过+50V,负极瞬态电压不应超过-75V,慢脉冲测试时被测样件的正极瞬态电压不应超过+25V,负极瞬态电压不应超过-50V,此处限值为相对于0V的测试值。

 

 

 图7    瞬态传导发射测试布置图

注:所有尺寸单位为mm

说明:

1——数字示波器                                                           5——接地平板

2——电压探头                                                              6——蓄电池

3——人工网络 (AN)、机械/电子开关                        7——地线,长度<100mm

4——被测样件DUT

    1. 谐波发射

此测试项目仅适用于车载充电机或车外充电机交流电源线测量,具体应符合IEC 61000-3-2/ IEC 61000-3-12的相应要求。

I≤16A限值要求满足IEC 61000-3-2(2005 年版本3.2和2008年修正案1,2009年修正案2)规定A类设备。详见表8

I>16A 且≤75A限值应满足IEC 61000-3-12(2004年版本1.0)规定。详见表9、10、11。

表8   I≤16A测量限值

谐波次数n

最大允许谐波电流A

奇次谐波

3

2.3

5

1.14

7

0.77

9

0.40

11

0.33

13

0.21

15≤n≤39

0.15 *15/n

偶次谐波

2

1.08

4

0.43

6

0.30

2≤n≤40

0.23*8/n

 

表9   I>16A 且≤75A三相平衡设备之外的电流发射限值

 

最小Rsce

可接受的单次谐波电流Ih/Iref a

%

可接受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I3

I5

I7

I9

I11

I13

THC/

Iref

PWHC/ Iref

33

21.6

10.7

7.2

3.8

3.1

2

23

23

66

24

13

8

5

4

3

26

26

120

27

15

10

6

5

4

30

30

250

35

20

13

9

8

6

40

40

≥350

41

24

15

12

10

8

47

47

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应超过(16/n)%。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C和PWHC考虑。注2:允许在两个连续Rsce间线性插值。

a:Iref为基波参考电流值In为谐波电流分量。

 

 

 

 

表10 I>16A 且≤75A三相平衡设备的电流发射限值

 

最小Rsce

可接受的单次谐波电流Ih/Iref a     %

可接受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I5

I7

I11

I13

THC/

Iref

PWHC/ Iref

33

10.7

7.2

3.1

2

13

22

66

14

9

5

3

16

25

120

19

12

7

4

22

28

250

31

20

12

7

37

38

≥350

40

25

15

10

48

46

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应超过(16/n)%。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C和PWHC考虑。注2:允许在两个连续Rsce间线性插值。

a:Iref为基波参考电流值In为谐波电流分量。

 

表11  I>16A 且≤75A指定条件下三相平衡设备的电流发射限值

 

最小Rsce

可接受的单次谐波电流Ih/Iref a

%

可接受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I5

I7

I11

I13

THC/

Iref

PWHC/ Iref

33

10.7

7.2

3.1

2

13

22

≥120

40

25

15

10

48

46

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应超过(16/n)%。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C和PWHC考虑。注2:允许在两个连续Rsce间线性插值。

a:Iref为基波参考电流值In为谐波电流分量。

 

    1. 电压变化、波动与闪变的发射

此测试项目仅适用于车载充电机或车外充电机交流电源线测量,具体应符合IEC 61000-3-3;2008/ IEC 61000-3-11;2000的相应要求。

I≤16A限值要求满足IEC 61000-3-3;2008。详见表12

I>16A 且≤75A限值应满足IEC 61000-3-11;2000规定。详见表12

表12  测量限值

设备输入电流

限值要求

I≤16A

按照IEC 61000-3-3;2008 中5 章要求

16<I<75

按照 IEC 61000-3-11;2000中5 章要求

 

 

 

    1. 交流电源射频传导发射

此测试项目仅适用于车载充电机或车外充电机交流电源线测量,具体应符合IEC 61000-6-3;2006相应要求。

测试限值应符合下表要求。详见表13、14。

表13  交流充电测量限值

频率(MHz)

限值和检波器

 

0.15~0.5

66~56dBμV (QP)

56~46μV(AV) 随频率呈对数函数降低

0.5~5

56dBμV(QP)

46dBμV(AV)

5~30

60dBμV(QP)

50dBμV(AV)

 

 

图8 交流充电测量限值

 

表16  直流充电测量限值

频率(MHz)

限值和检波器

0.15~0.5

79dBμV(QP)

66dBμV(AV)

0.5~30

73dBμV(QP)

60dBμV(AV)

 

图9   直流充电测量限值

    1. 磁场发射(近场)

高/低压零件系统适用此测试项目,测试时高压系统需上电。电机类及其它工作电流大于1A的零部件需开展此项测试。

磁场发射测试布置见图10

磁场发射的限值应符合表17中的要求。限值要求见图11。

 

图10     磁场发射测试布置图

 

表17  磁场发射限值

频率(kHz)

限值要求dBpT

0.02~1

162

1~100

162-30lgFreq(kHz)

100~200

95

 

图11 磁场发射限值

    1. 零部件人体电磁曝露测试(EMF)

高/低压零件系统适用此测试项目,测试时高压系统需上电。该测试项目仅适用于乘员舱内的电子电器件及系统。

磁场发射的限值应符合GB  8702—2014中10Hz~400kHz发射限值要求,详见表18,限值要求见图12。

测量探头参数设置应符合表19要求。测试布置应符合图13要求。

表18      限值

频率范围 (kHz)

磁感应强度 (uT)

10Hz~25Hz

5000/f

0.025kHz~1.2kHz

5/f

1.2kHz~2.9kHz

4.1

2.9kHz~57kHz

12/f

57kHz~100kHz

12/f

100kHz~400kHz

0.12

      注:频率f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                              

 

 

 

图12      EMF限值

 

表19      ELT-400 默认设置

检测仪

标准

频率下线:

10Hz

范围

低(默认设置——如果测量值超过8702的100%限制,请切换到高值。

最大保持:

 

图13      测试布置图

说明:

1——被测样件 DUT                          7——低压供电电源

2——基准平板                              8——低压负载模拟器

3——100mm绝缘支撑板                        9 ——测量探头

4——屏蔽外壳内高压人工网络 HV              10——高压线束(HV+, HV-)

5——高压供电电源                          11——低压电源线/信号线 LV

6——低压人工网络 LV

 

 
图14      测试位置图

 

 

图15      分离距离

    1. 屏蔽效能/转移阻抗测试

本项目适用于高/低压屏蔽线缆的屏蔽效能及转移阻抗测试。优先选用三同轴法开展测试。

屏蔽效能要求在150kHz~108MHz频率范围内≥40dB。满足GBT37130—2018标准要求。

屏蔽线束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要求详见表20。转移阻抗测试方法应符合IEC 62153-4-3中5.6要求。

表20      转移阻抗限值

测试对象

9kHz~2MHz

2MHz~30MHz

屏蔽线缆

≤10mΩ/m

≤40mΩ/m

屏蔽连接器

≤10mΩ

≤50mΩ

屏蔽线缆连接器总成

≤20mΩ/m

≤100Ω/m

    1. 大电流注入(BCI)

此测试项目不适用于高压零件/系统高压线束,但高压零件/系统低压线束仍需进行测试,且测试时高压需上电,具体应符合ISO 11452-4:2020的相应要求。

被测样件只能在注入电流值大于表21和图16中的要求时才允许出现功能偏离设计要求的现象。

如果整车自由场抗扰测试200MHz以下出现失效,零件BCI测试未能够复现故障,可按照零件带状线法执行复测排查,具体参照ISO11452-5。

表21      大电流注入法抗干扰测试要求

频率 (MHz)

Level 1

(dBuA)

Level 2

(dBuA)

方法

调制方式

0.1~1

64

70

 

 

DBCI b

CW, AM80 %

1~15

64~100

64+30.61*log(f)

70~106

70+30.61*log(f)

CW, AM80 %

15~30

100

106

CW, AM80 %

 

30~400

100~90

100-

8.89*log(f/30)

106~96

106-8.89*log(f/30)

 

CBCI

CW, AM80 %

 

功能状态Function status

 

 

被测样件的所有线束都应置于注入钳之内。

Region I

A

——

Region II a

A

C

Region III

——

A

a:Region II功能等级Level 1 & Level 2均需满足要求,建议先执行高等级要求,若高等级满足Class A要求,可不执行低等级要求。

b:如果被测件布线全部是电源线,则接地线应布置在大电流注入探头(DBCI)的外部,如果被测件是一个使用专用电源返回到另一个模块的传感器,那么其相关的所有布线应布置在大电流注入探头的内部。

 

图16      大电流注入法抗干扰测试要求

    1. 电波暗室法(RI)

高/低压零件及系统适用此测试项目,测试时高压系统需上电。

被测样件只能在场强值大于表22中的要求时才允许出现功能偏离设计要求的现象。

符合ISO 11452-1:2015和ISO 11452-2:2019中的相关要求。

低压非屏蔽电源线布置详见1SO 11452-2:2019 中的第7章。

高压屏蔽电源线布置详见1SO 11452-2 2019 中的第8章。

表22      自由场抗射频干扰测试要求

频率 (MHz)

Level 1(V/m)

Level 2(V/m)

调制方式

80~200 a

50

100

CW, AM80 %

200~800 a

50

100

CW, AM80 %

800~2000

50

70

CW PM1, ton = 577 µs, T = 4.6 ms

1 200~1 400

——

300

Radar pulse b packets PRR=300 Hz, PD=3 μs(+3/-0 μs ),with only 50 pulses output every 1 s c

2 700~3 100

——

300

 

功能状态

 

 

——

Region I

A

——

Region II d

A

C

Region III

——

A

a:其中200 MHz~400 MHz只需天线垂直极化,其余频段需天线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b:脉冲场强度为最大有效值(V/m)。                                        

c:除非测试计划里特殊说明,否则雷达脉冲测试不做要求,测试时桌面铺设接地平板。

d:Region II功能等级Level 1 & Level 2均需满足要求,建议先执行高等级要求,若高等级满足Class A要

求,可不执行低等级要求。

    1. 磁场抗扰度(MFI)

高/低压零件/系统适用此测试项目,测试时高压系统需上电。符合ISO 11452-1:2015和ISO 11452-8:2015中的相关要求。测试布置如图17所示。

被测样件只有在测试等级超出表23中的要求时才允许出现功能偏离设计要求的现象。

表23      磁场抗干扰测试要求

频段(Hz)

测试等级1 (A/m)

测试等级2 (A/m)

DC, 16.67 Hz, 50 Hz, 60 Hz

300

1 000

15~1000

300

1 000

1000~10000

300/( ƒ /1 000)2

1 000/( ƒ /1 000)2

10000~150000

3

10

 

功能状态

Region I

A

——

Region II a

A

C

Region III

——

A

a:Region II功能等级Level 1 & Level 2均需满足要求,建议先执行高等级要求,若高等级满足Class A要求,可不执行低等级要求。

 

 

图17 辐射线圈法测试布置图

说明:

1——被测样件DUT

7——蓄电池

2——辐射线圈

8——传感器

3——电流探头

9——执行机构

4——信号源和放大器

10——绝缘垫

5——示波器

11——接地平板

6——电源

 

 

    1. 手持发射机抗扰(PT)

适用于安装在乘客舱或行李舱内,且手持发射机和零部件满足表28定义的相对位置的高/低压零部件及系统。符合ISO 11452-1:2015和ISO11452-9:2012中的相关要求。低压系统测试样件布置如图18所示。高压系统样件布置按照GB/T 18655—2018标准执行。零部件的手持发射机抗扰度性能,应不低于表24要求。

表24      手持发射机抗干扰测试要求

频段(Hz)

调制方式

测试等级1 (w)

测试等级2(w)

360MHz~480MHz

PM,18Hz,50%

4.5

9

800MHz~1000MHz

PM,217Hz,12.5%

7.0

14

1600MHz~1950MHz

PM,217Hz,12.5%

1.5

3

1950MHz~2200MHz

PM,217Hz,12.5%

0.75

1.5

2400MHz~2500MHz

PM,1600Hz,50%

0.1

0.2

2500MHz~2700MHz

PM,217Hz,12.5%

0.25

0.5

 

功能状态

Region I

A

——

Region II a

A

B

Region III

B

A

a:Region II功能等级Level 1 & Level 2均需满足要求,建议先执行高等级要求,若高等级满足Class A要求,可不执行低等级要求。

 

 

图18  手持发射机测试布置图

1——RF发生器设备

7——LV模拟负载

2——高质量双屏蔽同轴电缆

8——人工网络

3——测量天线/50mm

9——电池

4——DUT

10——支持设备

5——绝缘支撑

11——接地平板

6——测试线束

 

 

表25      手持发射机测试间距及天线位置

DUT描述

天线到DUT距离h

天线位置步进

DUT 和其线束第一个300mm 的地方(从连接器开始量起)可能有意/无意地布置在距离某个手持无线发射机50mm~200mm 的地方。

50mm

100mm

遥控钥匙以及类似的可能与手持便携式发射机直接接触的装置,以及其他所有表面及其线束第一个300mm的地方可能安装在距离储物空间不足

50mm的地方的DUT。

 

5mm

 

30mm

 

    1. 耦合抗干扰(CIS)

此测试项目不适用于高压零件/系统高压端口及线束,但高压零件/系统低压端口及线束仍需进行测试,且测试时高压需上电,具体应符合ISO 7637-3:2016的相应要求。

试验有电容耦合钳法(CCC)、直接电容耦合法(DCC)和电感耦合钳法(ICC)三种,其中直接电容耦合法(DCC)和电感耦合钳法(ICC)仅适用于传感器类器件,两种方法二选一即可。

符合ISO 7637-1:2015 和 ISO 7637-3:2016中的相关要求。

用表26中的各脉冲进行测试,被测样件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Class A。

图19~图21为三种方法的布置图。

表26      耦合抗干扰测试要求

 

测试脉冲

 

测试等级3

 

最短测试时间

 

测试方法

脉冲周期

最小Min.

最大Max.

3a

-60 V

1 h

 

CCC

90 ms

110 ms

3b

+40 V

1 h

90 ms

110 ms

2-Positive1

+30 V

5 min

 

DCC2

0.5 s

5 s

2-Negative1

-30 V

5 min

0.5 s

5 s

2-Positive1

+6 V

5 min

 

ICC

0.5 s

5 s

2-Negative1

-6 V

5 min

0.5 s

5 s

注 1:脉冲2-正负仅适用于传感器类部件。

注 2:DCC耦合电容参数为0.1 μF,针对CAN线耦合电容参数为2个470 pF分别连接至CAN H和CAN L。DCC

注 3:对于CCC和DCC,测试等级Us为脉冲发生器开路电压;对于ICC,测试等级Us为校准试验布置测量的输出电压。

 

 

图19 电容耦合钳法测试布置图-CCC法

1——绝缘垫

7——蓄电池

2——被测样件DUT

8——示波器

3——测试线束绝缘垫

9——50Ω衰减器50Ω

4——外围设备

10——电容耦合钳CCC

5——接地平板

11——测试脉冲发生器

6——电源

 

 

 

 

图20 直接电容耦合测试布置图-DCC法

说明:

1——测试脉冲发生器              6——电源

2——被测样件 DUT                7——模拟负载

3——连接线束                    C——耐高压(200 V)陶瓷电容

4——接地平板

5——被测I/O线

 

 

图21 电感耦合测试布置图-ICC法

1——被测样件DUT                                             6——电源线和地线

2——测试脉冲发生器连接线束                               7——绝缘垫(50mm±10mm)

3——耦合钳(距被测样件150mm)ICC                 8——接地平板

4——外围设备                                                    9——蓄电池

5——测试线束(长度不超过2m)                         10——直流电源DC

11——50 Ω同轴电缆(最长0.5m)

 

    1. 瞬态传导抗干扰(CIP)

此测试项目不适用于高压零件/系统高压端口,但高压零件/系统低压端口仍需进行测试,且测试时高压需上电,具体应符合ISO 7637-2:2011的相应要求。

符合ISO 7637-1:2015和ISO 7637-2:2011中的相关要求。

被测样件只有在测试等级超出表27中的要求时才允许出现功能偏离设计要求的现象。

 

表27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干扰要求

脉冲序号

脉冲参数1

测试脉冲要求3

功能状态

1

Us=-112 V

5000 pulse

功能状态应满足Class C要求,记忆功能应满足Class A要求。

2a

Us=+55 V

5000 pulse

Class A

 

2b

 

Us=+10 V

 

10 pulse

功能状态应满足Class C要求,记忆功能应满足Class A要求

3a

Us=-165 V

1h

Class A

3b

Us=+112 V

1h

Class A

5a2

Us=+87 V

10 pulses at 1 minute intervals

Class A

 

5b

Us=+35 V,

td(5a)=400 ms, Ri

=2 Ω

10 pulses at 1 minute intervals

 

Class C

注1:未说明的测试参数按ISO 7637-2 & ISO 16750中要求规定执行,其中脉冲5测试等级Us为峰值电压。

注2:如果使用集中抛负载保护,则脉冲5a不要求,仅施加脉冲5b。对于仅应用于含有DC/DC零件的新能源车型中的电子电器系统和零件,脉冲5不要求。

注3:部分波形脉冲间隔时间可参照测试计划中系统掉电恢复时间执行。

 

    1. 静电放电(ESD)

高/低压零件/系统适用此测试项目,测试时高压系统需上电。符合ISO 10605:2008中的相关要求。

试验设施应置于温度为(23±3)℃和相对湿度为20%~40%(20℃和30%相对湿度的首选)的环境中。

被测样件只有在测试等级超出表28和表29中的要求时才允许出现功能偏离设计要求的现象。

表28 手持静电放电参数(非工作模式)

放电类型

测试等级

人体模型

放电点放电次数及恢复时间

放电点

功能要求

接触放电-

Pin

±4 kV

±6 kV

330 Ω

150 pF

3+&3-; 3s

接插件的每个Pin脚

 

 

功能状态应满足Class C要求。

接触放电

±6 kV

±8 kV

330 Ω

150 pF

10+&10-; 3s

 

零件暴露的表面和缝隙

空气放电

±8 kV

±15 kV

330 Ω

150 pF

10+&10-; 3s

 

表29      工作静电放电参数(工作模式)

 

放电类型

 

测试等级

 

人体模型

 

放电点放电次数及恢复时间

 

放电点

功能要求

Region I

Region II

Region III

 

 

 

 

 

 

直接放电

 

 

接触放电

±6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所有的操作把 手、按键、开关以及所有能够接触到的表面

A

A

A

±8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C

A

A

 

±8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连接开关的  I/O口、CAN通讯口、USB接口b

 

C

 

C

 

A

 

 

空气放电

±8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所有的操作把 手、按键、开关以及所有能够接触到的表面

A

A

A

±15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C

A

A

±25a

kV

330 Ω

150 pF

3+&3-;3s

车外可接近的零件表面,具体参照测试计划

 

C

 

C

 

C

 

 

间接放电

 

 

接触放电

±8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针对三个放电岛放电

C

A

A

±15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C

C

A

±20

kV

330 Ω

330 pF

10+&10-;3s

——

——

C

a:仅限于可以直接从汽车的外边接近而不触摸汽车的任何部分(例如:门锁开关,大灯开关,仪表)的装置的要求。

b:在1m线束的终端进行测试,对于通信总线测试,需在待测件与试验辅助仪器之间增加CAN隔离器。

 

 

图22      静电放电示例(非工作模式)

说明:

1——被测样件DUT                                          5——水平耦合板HCP

2——静电放电发生器                                    6——接地点

3——静电放电发生器主设备                           7——2×470 kΩ接地电阻2×470kΩ

4——非导电测试桌                                           8——垫子(如需要)

 

图23      直接放电(工作模式)

说明:

1——场耦合板                                          9——人工网络

2——场耦合带                                              10——蓄电池和支持设备地参考点

3——放电岛                                                  11——被测样件近端接地DUT

4——被测样件和线束隔离板 DUT                  12——耦合板、ESD发生器和安全接地参考点

5——被测样件DUT                                  13——2×470kΩ安全接地耐高压电阻 2×470kΩ

6——被测样件线束DUT                           14——水平耦合板 HCP

7——蓄电池                                                 15——ESD发生器 ESD

8——外围支持设备

 

图24      间接放电(工作模式)

说明:

1——场耦合板                                    9——人工网络

2——场耦合带                                    10——蓄电池和支持设备地参考点

3——放电区域                                    11——被测样件近端接地DUT

4——被测样件和线束隔离板 DUT          12——耦合板、ESD发生器和安全接地参考点

5——被测样件DUT                             13——2×470kΩ安全接地耐高压电阻 2×470kΩ

6——被测样件线束DUT                       14——水平耦合板 HCP

7——蓄电池                                       15——ESD发生器 ESD

8——外围支持设备

    1. 浪涌抗扰度

本测试旨在验证交流或直流充电系统的抗扰度。测试方法具体应符合 IEC 61000-4-5;2005的相应要求。

对于交流电源线:地线之间±2kv开路测试电压,线间电压±1kv,上升时间1.2μS,驻留时间50μS。对于下面每一个角度:0、90、180和270度,每一次浪涌都应重复5次,且每次间隔一分钟。

对于直流电源线:地线之间±0.5kv开路测试电压,线间电压±0.5kv,上升时间1.2μS,驻留时间50μS。每一次浪涌都应重复5次,且每次间隔一分钟。

    1. 电快速脉冲群抗扰

本测试旨在验证交流或直流充电系统的抗扰度,测试方法。具体应符合IEC 61000-4-4;2004的要求。

测试等级要求需满足IEC 61000-4-4;2004中第5章等级3要求。

 

世纪汇泽(苏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202100356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搜索